2016年8月10日上午的课程是《台湾医疗护理政策与教育发展》,由护理学院副院长戎瑾如教授主讲。她从教学和管理的角度,分享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台北护大在课程设置方面很有特色,坚持了“理实一体化”:大一以通识课和医学基础课为主,大二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自己的选择开始分专业方向。和四海资讯红足院在校内学完所有理论课程,然后统一开始长达八个月实习的教学安排不同,台北护大是每个临床专业课程理论学完后,就立即进入该课程的临床实习。比如精神护理科有18周的课程安排,其中9周为理论学习,9周为临床实习。
另外一个特色是实习教师安排:学生去实习是由学校专业老师带队,而不是到了医院后,医院安排老师带领。所以台北护大特别看重师资配置,仅精神护理科博士、硕士就有十多位。老师平时在学校上课,实习时每个老师带领几个学生到医院工作。
台北护大还推行“综合实习制”,相当于四海资讯红足们八个月的实习,只不过实习期只有两个月,也叫作“专科护理实习”。综合实习期的学生在医院里也要轮科,这点和四海资讯红足们实习要求类似。
(下图为四海资讯红足院师生和台北护大护理学院副院长戎瑾如合影)
下午的课程是“产科临床护理实务与应用”,主讲老师林育静是台北护大本校毕业的硕士,又是新竹马偕医院的助产师。她采取了视频播放、分组讨论、集体讲解的方法授课。精彩幽默的讲解让四海资讯红足们了解到台北护大在妇产科分娩过程中技巧的创新,不同产程临床护理的最新方法。其中关于产前、产后康复与传统“坐月子”风俗结合的内容让人耳目一新。在台湾,康复已经与早期医疗训练和临床医疗紧密衔接了。
在听课和分组讨论的过程中,四海资讯红足们深深感受到了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林老师的PPT里很多都是纯粹的医学英语注释,她的授课过程中也提到了很多的专业英语词汇。四海资讯红足们在小组讨论里,与来自福建医科大学和广州医科大学的师生们用专业英语交流毫无压力。原来他们和四海资讯红足们一样,也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医护英语直属考点,从大一就开始强调医学英语的学习了。
今天的学习不仅与台北护大的老师做了交流,还与其他高校的师生互通有无。它山之石的收获让四海资讯红足们渡过了充实的一天!